1.求北京旅游攻略(老胡同)

2.求南锣鼓巷的游玩和小吃攻略

3.南锣鼓巷一日游攻略

北京胡同打卡景点_北京胡同游攻略

北京的八大胡同有一定的历史记忆。这里指的是清朝以后的胡同文化,也是老北京人记忆和文化的一部分。那么这是哪八条胡同呢?他们有什么历史故事?下面是2018年北京八大胡同游攻略。

嘿,朋友,看到标题不要惊讶,八大胡同?对,没错,就是老北京历史上著名的“八大胡同”,比如风月场、明陵地、宛宛街。

原来的“八大胡同”指的是北京前门大栅栏外的八大胡同,包括百顺胡同、胭脂胡同、石头胡同、韩佳胡同、陕西巷、王广福谢杰(今棕榈树谢杰)、朱家胡同、李沙茂胡同(今小李胡同),堪称帝都烟花柳巷的CBD。

为什么这么说?那是因为清代北京的妓院分四等:一等叫“大处”或“小处”,二等叫“茶室”,三等叫“下处”,四等叫“小处”。这八大胡同是众多“印青小课堂”和“茶室”的集合。再加上梨园周围聚集了很多班底和名人,自然让他们名声大噪。

今天的八大胡同已经发生了变化,甚至成为著名首都最枯萎和破旧的地方,俗话说:

曾经繁华,人和过去都是空的;雕玉栅栏应该还在,今天带你去兜风。

不是,3月9日第三天,虽然风和日丽,我还是骑着“小黄”拐上了“八大胡同”。

从南新华街左转进入臧家桥胡同,走到尽头右转,很快就到了五斜街路口著名的五道寺。北京标准的广场路巷格局,在这里却是个例外,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。在佛教和道教中,这“五道”还寓意着神、人神、兽神、饿鬼、地狱的“轮回五道”。哎,道理很深啊!

五道寺铁树街的南面是著名的韩胡同。

韩佳胡同,也被称为“韩家滩”,是许多印青小班和茶馆的所在地,也是演员活动的地方。徽班进京三庆班的地方堪称京剧发源地,有“人守其道,虎守其山,歌者不离韩家滩”之说。李渔的《芥子园》也在这里。

韩佳胡同10号,童夫办妓院所在地,是当年印青的小课堂之一。可惜今天赶上胡同铺设电信管道,院门关了。从院子的样子来看,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。

迎着午后耀眼而温暖的阳光,我找到了韩佳胡同25号,这是李渔在北京的故居,也是芥菜园的旧址。

“芥园”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,因其精致小巧的标题而被称为“芥园”。该园是京城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,以石、亭、台、花为装饰。现在已经面目全非,现在是西城区教委中小学生保健中心。

与芥园相邻的韩家胡同27号,徐庆元茶室旧址,也曾是印青的一个小课堂。由南北两栋楼和东西两间平房组成。建筑结构比较紧凑,楼梯位于天井内。

清远春天既有餐厅,也有茶室,可谓“食色不分家”。如今,院子建得很窄,只有外墙上的朱妍麻雀还能看到当年的样子。

沿着空荡荡的胡同继续西行,很快就能找到百顺胡同40号,宾庆社旧址。

宾社是著名的京剧班社。著名的“宾青三春”——李万春、兰月楼、耿长春都出自这里,演技精湛,远近闻名。

在宾庆社遗址不远处,可以看到百顺胡同49号的茶室遗址。百顺胡同49号遗址建于清末民初。这里原本是“八大胡同”里的二等妓院。

茶馆外立面设计精美,有基座、壁柱、仿西柱。柱头上装饰着变形的爱奥尼亚卷轴和草卷轴,是这一带罕见的西式建筑。

前面是陕西巷52号,印青小班上林县官旧址,为二层砖混建筑。庭院是一个“山”形平面,由两个“凹”形与一个步行走廊并列组成。现已成为阿来客栈、赛金花和小凤仙文化中心。

尚贤阁是京派名妓小凤仙居住的云集坂旧址。蔡锷为了麻痹袁世凯,经常出入风流场,在的掩护下,出京赴津拜会,密谋反袁计划,最后还发电报云南讨袁,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。

陕西巷67号的茶馆是二级妓院天府办的旧址。两层砖木结构建筑,院内有楼梯,二楼周围有步行走廊通往各个房间,是当年妓院常见的建筑形式。如今庭院凌乱破旧,只有建筑的外立面还能看到往日的气势。

在陕西巷中段向东行驶,进入榆树巷。这是一条小巷子,却因名妓赛金花而闻名。

榆树巷1号是北京名妓赛金花的故居。旧居为二层小楼,楼上楼下七间;楼前有两个院落,建筑立面精致。二楼前廊铸铁柱,门窗砖券,券脚饰花。砖墙、壁柱、券面间隔用青砖、红砖砌成,堪称当年的“北京屋”。

赛金花的名字与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的历史有关。赛金花原是清朝同治年间状元、著名外交家洪钧的妃子。洪钧死后,他风风火火地走遍金华工业八大胡同,结识了八国联军总司令、德国维德西。后来,很多人都熟悉了这个故事。她用枕风软化了瓦德西,为首都减少了流血和杀戮,被奉为巾帼英雄。

如今的赛金花旧居,枯萎破旧。可悲的是时光如蚀,岁月如刀。只能在眼前的红锈柱子间追忆往事。

沿着榆树巷往东不远,就可以进入石头胡同,这里有梨园的两处名人故居,吸引着人们驻足思考。

石头胡同37号是张二奎的故居。张二奎先后是四喜班、和春班的明星和主持人,与程长庚、余三胜并称为“老三家”、“三丁家”。

如今的故居冷清压抑,三九严寒时很少有人住在这里,所以感觉“昏昏欲睡”。

石头胡同61号是余三胜故居。由故居前后院和南跨院组成,内有游廊。

余三胜随惠班赴京,后成为春台班首席老学员,嗓音圆润,歌声悦耳。他的儿子于子云是名旦,也是“同光十三绝”之一。他的孙子是,俞学派的创始人。

沿着陕西巷,铁树谢杰向北延伸,朱家胡同向东不远。朱家胡同45号是二级青楼遗址,建于民国初年。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,内凹式布局。建筑立面精美,正面刻有“林春大厦”字样。

沿着朱家胡同,他向东南穿过两条胡同,进入棕榈街,以前的王广福街。

在谢杰棕榈岛87号,可以看到铜山水汇遗址。曾经为八大胡同提供消防服务,如今的“消防队”。

隔壁棕榈街89号的茶馆是二级青楼场所。茶馆是两层砖木结构建筑,二楼有步行走廊,院内有高大的雨棚,令人印象深刻。

从棕榈街往北走到朱家胡同的尽头,就能找到大栅栏西街。在观音寺,西街分为铁树街和樱桃街,是我多次光顾的对象,还有很多名人故居。

两条斜街的北面是樱桃街。新凤霞故居樱桃谢杰27号,是一个有两个入口的院落。原来的吊花门把院子分成里外两个院落

铁斜街100号是杨龙寿故居。不是的“荣春堂”,南北走向,由五个院落组成,分别叫天、地、元、黄。

12岁时,杨龙寿以武术学员的身份加入“双庆班”,创办了“小容春科班”,培养了杨小楼、程继贤、郭吉祥、叶春山等京剧名家。

相对的邻居,铁树谢杰101号,是梅巧玲和梅雨田的故居,梅兰芳的出生地。

梅巧玲随惠班赴京,在班学习昆旦,后又到罗巧夫的学校学习京剧青衣、花衫,声线圆润,仪态优雅。

梅雨田是被誉为“胡琴大师”的富博梅兰芳的长子。

故居为两层院落,由正房和配套房组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于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农历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此。

我选择去梅兰芳祖居拜谒作为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,完全是发自内心的。我来过不止四五次,面对破旧的大院子,尤其是跨院门坐在墙上的男女厕所,总是感慨万千。

第一代大师梨园的诞生地,就这么破败不堪,臭气熏天。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?

当太阳微微西斜,我在寒风中结束了八大胡同之旅。

求北京旅游攻略(老胡同)

八大胡同是位于北京的景点,景点的具体地址是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。交通方面,可选择:公交:乘2、5、8、17、20、22、48、59、66、67、69、71、82、120、126、201、203、301、626、646、690、692、723、729、特4、特7、特11、快速公交1、专1、专2路在大栅栏或前门站下地铁:乘坐地铁2号线在前门站下车。如果还是不知道怎么前往?可以通过地图软件搜索景点的名称或者地址,选怎最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即可。

游玩时间:2小时。

简介:

八大胡同曾是老北京烟花柳巷的代名词,清朝中后期到解放前的“”。如今,当年的青楼建筑早已被改建为民居、商业店铺,游客只能逛逛各胡同内的四合院,依稀体会当年的风貌。

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、铁树斜街以南,由西往东依次为:百顺胡同、胭脂胡同、韩家潭、陕西巷、石头胡同、王广福斜街、朱家胡同、李纱帽胡同。其实,老北京人所说的“八大胡同”,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,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,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,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风月场所。

求南锣鼓巷的游玩和小吃攻略

具体如下:

1、首先说一下长城吧,如果想用较少的时间多玩几个地方,就不要去长城了,长城附近没有什么可以去的景点了,更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,所以去不去长城大家要看自己的时间。

2、说一下故宫吧,故宫周围景点还是比较多的,所以大家游完故宫可以去一下其他景点,中山公园、劳动人民文化宫、北海公园、景山公园。近一点完全可以步行走过去。

3、然后一些其他有名的景点就不多说了,我们说一下风景比较好的地方吧,大家欣赏风景可以去颐和园、香山、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北海公园。

4、很多朋友去北京时间仓促,一般都会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看,大家想知道升降国旗的具体时间可以到网上查询,但是要注意的是需要提前一些去等着,最好可以拿个凳子,人很多,另外降国旗没有音乐,仪仗队出来后大家最好目不转睛,否则很可能一回头就错过了。

5、好玩的地方,大家可以去南锣鼓巷、欢乐谷、水上乐园。如果带着孩子,可以去这些地方玩一玩,孩子会比较喜欢。水上乐园在北京有不少,票价不等,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

6、说起北京,其实好吃的我个人感觉有特色的不多,或者可以说好吃的东西真的不多,大家都知道的全聚德很贵,而且还需要服务费,炸酱面很少有正宗的,传统糕点不错,但是只是材料和工艺不错,味道并不十分好吃,所以大家不必所有的都尝试。

7、小吃。除了我们平时知道的烤鸭、点心外,还有很多出名的小吃,炒肝儿、卤煮等,因为自己不是很喜欢吃甜的东西。所以这些格外喜欢,另外,大家天气热的时候还可以尝一尝旋粉,和我们平时吃的粉皮差不多。当然,无论想吃什么都最好找一些开的时间比较久的小店。这些小店可能不是很起眼,但是却保存了传统的老味道。

8、另外建议为了大家少花钱能吃到好吃的,而且住的便宜,最好避开景点,或者团购也可以,大家一定要避开节假日,往里边走走,不要只停留在景区。除此之外,王府井等知名的小吃街,东西很贵,大家如果介意,就不要去了,只是小吃比较集中,可以节约我们很多时间,但是东西并不是很正宗。

南锣鼓巷一日游攻略

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,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。但是近几年,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,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,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。其实,明清以来,这里一直是“富人区”,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、社会名流,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,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,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,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。

■历史文化背景

■南锣鼓巷:北京古都风貌中 一块保存完整的“碧玉”

南锣鼓巷南北走向,长约800米,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,从南向北,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、蓑衣胡同、雨儿胡同、帽儿胡同、景阳胡同、沙井胡同、黑芝麻胡同、前鼓楼苑胡同;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、板厂胡同、东棉花胡同、北兵马司胡同、秦老胡同、前圆恩寺胡同、后圆恩寺胡同、菊儿胡同。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,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。比如菊儿胡同,明代叫局儿胡同,后来改称橘儿胡同,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,后延续至今。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,所以又称蜈蚣街。

里坊,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,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。在先秦称为“里”、“闾”或“闾里”。从北魏开始,出现了“坊”的称呼。唐长安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,全城共建108坊。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,全城分为50坊,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,犹如棋盘。

明朝时,将北京划为28坊,两坊合并称“昭回靖恭坊”。清代属镶黄旗。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,乾隆15年(1750年)绘制的《全城全图》改称为南锣鼓巷。

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,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,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,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。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,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。以南锣鼓巷为界,东面是“昭回坊”。西边是“靖恭坊”,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。

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,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,也已面目全非,但是,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。胡同格局那么完整,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、宅院多姿多彩。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“碧玉”。

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,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。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,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,不经意间,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。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、什刹海之后,北京又一条酒吧街。

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,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,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。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,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。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,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。

■纵跨炒豆、板厂两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

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,是炒豆胡同。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,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,上写“僧王府”。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。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,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,1855年晋封亲王。他能征善战,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。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,大败英法联军。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,在山东、河南、安徽镇压捻军。1865年5月,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。死后,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,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,还称这所府址为“伯王府”,伯王曾任御前大臣,做过光绪的“谙达”(老师),教光绪骑射。

原僧王府规模很大,前门在炒豆胡同,后门在板厂胡同,纵跨两个胡同。王府分中、东、西三路,各有四进。其中东路除正院外,还有东院四进,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。

民国后,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,被分成了许多院落。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(单号),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(双号),都是原王府的范围。

炒豆胡同西口,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,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。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,在清朝是不多见的。现在这里被改建为“侣松园宾馆”。像这样幽静秀雅、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,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。

■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、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

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,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。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。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,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,包括实验剧场,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。但是,庙不在大,有神则灵。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。陈宝国、陈道明、姜文、巩俐、章子怡……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。

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。靳云鹏(1877-1951),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,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。后受袁世凯信任,任山东都督。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、代理国务总理。

靳云鹏买下这里后,拆除了部分四合院,建了几座西式楼房。1921年年底,靳云鹏辞职后,长期在天津居住。上世纪60年代,院里仍有几处旧楼,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。又过去了40年,旧建筑已全部拆除,靳宅早已无迹可觅。

■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住在雨儿胡同,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

东棉花胡同对面路西是雨儿胡同,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———国画大师齐白石。进胡同不远,路北13号院门旁挂着“北京市美术家协会”的牌子。大门开着,左边是传达室,一位中年男子迎了出来。他照例问我找谁,我说明是想看看齐白石的故居。这位先生比老干部活动站的服务员和善,他说这是单位,照理是不能参观,不过你大老远的来了,就简单看看吧。

院子很宽敞,保护得很完好,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。这里没有重新粉刷,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。边看,这位先生还边给我讲。他说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,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,建制又超越了等级,因而被参劾,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,13号院只是一部分。解放后,文化部买下来,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。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,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,所以,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。

■尊贵的帽儿胡同

出雨儿胡同,沿着南锣鼓巷,继续往北走。路西就是帽儿胡同。

在南边的几条胡同里,我看见过几拨背包旅行者,但人数不多,不像某些报道中所说。我想可能是这几天下雨,南锣鼓巷又在修路,路面凹凸不平,泥泞难行,阻止了旅行者的脚步。但刚拐进帽儿胡同,就发现自己错了。帽儿胡同里人群熙攘,热闹非凡。胡同边停着数十辆“胡同游”三轮车,一拨拨的外国游客或是围着导游听讲解,或是跟着小旗子在游览观看,摄像拍照,个个神情专注,兴趣盎然。

■可园: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,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

路北7号至15号(单号)院,原是一组大建筑群,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。五院并联,占地达11000平方米。文煜是清满洲正蓝旗人,曾历任四川按察使、山东巡抚、直隶总督等要职,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。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,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。花园落成于1861年,名“可园”,约占地4亩,虽然不很大,但疏朗有致,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。

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。好几个人围在院门前议论:恭王府花园都开放好几年了,可园何时才能对外开放,让大家欣赏一下其“庐山真面目”。

这座宅院也是几易其主,历经沧桑。北洋政府时,袁世凯死后,冯国璋代理大总统,由南京来北京就任时买下了这座宅院。日本占领北平时,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。解放后,9至11号院曾做过朝鲜驻华大使馆,后来又改做招待所和单位宿舍。虽几经变化,但这片住宅始终保存尚好,总体格局没有大的改动。

■路北35号、37号院,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

再往西走,路北35号、37号院,是郭博勒氏的家。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,通俗点说,就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,用清代的说法,应称为“后邸”。宣统大婚时,已是民国11年,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,所以对这所“后邸”花了许多钱,大加修缮。婉容的父亲荣源,由于女儿“册后”,后父按礼制被封为“三等承恩公”,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,更要大加改建,以合乎府第规格。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,改为三间的府门,内外影壁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。

现在看到的房子,三间府门,已经砌墙变为三间住人的倒座房。在七间南房的后檐墙,开了两个门,成为现在的35号、37号。

从一些资料上看,再往西45号,是清提督衙门。我满怀兴趣往前走,可再没有看到什么像衙门的建筑。突然看到45号的门牌,里面却是一片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六层宿舍楼,临街竟有一栋高达十多层。我心里一凉,这可能是这一街区唯一的一座高层建筑,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中,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音。

特别应该提到,我国的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,被称为文物界“国宝”的朱家溍先生,在帽儿胡同13、15号,35、37号和炒豆胡同71号院都住过,对这些府邸都有过详细的描述。幼年他住在13号、15号院时,还亲眼看到过“后邸”的修缮、改建。朱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、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,他对北京的史地、文物、民俗等,都有极为深入的研究。他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,确实是我国学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。

■秦老胡同和黑芝麻胡同中的几座宅院

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,路东是秦老胡同。

秦老胡同35号,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,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。院落不是很大,但十分精致。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,名绮园。园内有叠石假山、游廊池榭,还有一个船形敞轩,虽小巧却意境深邃,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。站在大门前,仅门楼上的砖雕,已让我赞叹不已,雕工极为精美,保存又十分完好,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。

出了秦老胡同往北,西边是黑芝麻胡同。进了胡同,雨突然大了,我快步走到13号,躲进门洞避雨。门在高高的台阶上,门前有上下马石,门对面是高大的影壁。门洞里有两个男孩在玩球。我问他们:“你们住这里吗?”“是啊。”“这院子大吗?”“可大了!”“你们知道这里过去住过什么大人物吗?”他们摇头说:“没听说过。”几句话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。我告诉他们这里是清末四川总督、兵部尚书奎俊的府邸,他们很感兴趣。我说:“我能进去看看吗?咱们边走边聊。”男孩们热情地带我走进了院子。

院内虽搭建了一些小屋,但大体格局还看得出来。共五进院落,都比较完好。我本想照几张相片,但无奈雨太大了。我辞别了热情的孩子,再回门洞避雨。我想下次来一定多照几张,但下次还能遇到这么可爱的孩子吗,还会让我再次进去吗?

我寻访的府邸,都在两边的胡同里,南锣鼓巷就没有吗?当时的宅院都坐北朝南,所以多在东西向胡同里,而且大宅门都在胡同北面。但南锣鼓巷,也不是完全没有。南锣鼓巷59号就有一座,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明末降清将领洪承畴的府邸。洪府当时很大,沙井胡同与黑芝麻胡同之间的大部分院落,都属于洪宅,一直到方砖厂东口。现在这里仍住有姓洪的人家,不知是否洪承畴的后代?

■茅盾故居与蒋介石行辕

与黑芝麻胡同相对,东面是后圆恩寺胡同。进胡同不远,13号即茅盾故居。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,茅盾故居是太普通,太不起眼了,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。今年7月恰是茅盾诞辰110周年,故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。我进入故居,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。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。后院的卧室、起居室、书房等,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。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,与周扬、阳翰笙等为邻,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,直到1981年病逝,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。

出了茅盾故居再往东走,隔不多几个门,看到一个很大的院落,是圆恩寺胡同7号。这里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的府邸,建筑为中西合璧式,既有四合院,又有西洋楼房,还有很大的花园。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、喷泉,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,同样是中西合璧。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,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,抗战胜利后,成为蒋介石的行辕,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。解放后,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、南斯拉夫大使馆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,现在是友好宾馆。

■名扬中外的菊儿胡同

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。说他名扬中外,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,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“亚洲建筑金奖”,1993年又被授予“世界人居奖”。

在胡同中部,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,黑瓦白墙,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,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,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,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,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。吴良镛教授根据“有机更新”的城市规划理论,认为旧城改造,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,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,拆除破旧危房,逐步过渡,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,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。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,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,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,保护了古都风貌,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。

■菊儿胡同东口,现在的3号、5号、7号和寿比胡同6号,原是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

菊儿胡同东口,现在的3号、5号、7号和寿比胡同6号,是清代直隶总督、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。原宅很大,分为三部分,西部是西式楼房,中为花园,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。此宅,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,后又被划为几部分,改为职工宿舍,格局已被破坏,保护状况较差。

南锣鼓巷酒吧街

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,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,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,门前高挂小红灯笼,装修风格回归传统、朴实,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。

与三里屯、后海不同,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,和谐、自然、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,更贴近于生活。客人以国外游客、“明日之星”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,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,远离喧闹、享受身心的放松,或看书、或带着电脑来加班,或者朋友小聚、甚至洽谈公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南锣鼓巷的每家酒吧都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。酒吧价位普遍偏低,店家还提供各种精美的小吃,西式的、中式的都有,老板和服务员都很随和,很有一种家的

南锣鼓巷

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出来就是南锣鼓巷的入口门牌~

南锣鼓巷

南锣鼓巷导游图

南锣鼓巷

南锣鼓巷介绍

南锣鼓巷

南锣鼓巷街景

南锣鼓巷

手工立体剪纸

南锣鼓巷

香膏店居然发现老上海雪花膏,亲切伐?

南锣鼓巷

北平国际青年旅舍~

南锣鼓巷

蓑衣胡同~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特色哦

南锣鼓巷

早餐后辗转公交和地铁一个半小时后来到北京著名胡同南锣鼓巷,入口门牌散发着浓烈的京味~熟悉导游图~各式小店布满整个胡同,让人想起田子坊,不过还是以各种吃食店为主,如饮料铺、奶酪店、北京小吃店等~立体剪纸~居然发现有老上海雪花膏,亲切伐?~113号北平国际青年旅舍~

蓑衣胡同,入口进去遇见的第一个岔胡同,老北京胡同的起名总是那么有韵味,也许都是有故事的~从南锣鼓巷拐入著名的帽儿胡同,品尝了据说北京人最爱的蜂蜜酸牛奶(5元)~齐白石故居纪念馆(门票5元)~这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四合院,齐老先生在这里只居住了两年~老北京手艺吹糖人~

走进这家“京味儿”打算品尝北京小吃~进门两边墙上的“老北京十大胡同”~“老北京文化”~门口摆放着红木半圆边柜、筛盘里的红豆黄豆、抽屉柜、石椿和鸟笼,渗透着丰富想象的老北京生活场景~点了炒肝和豆汁,才知道豆汁的酸臭味实在无法下咽~在黑芝麻胡同发现还有黑芝麻小学~

帽儿胡同

帽儿胡同~

帽儿胡同

北京市民最爱吃的蜂蜜酸牛奶~

帽儿胡同

帽儿胡同内的齐白石故居纪念馆~

帽儿胡同

齐老先生故居是标准的北京四合院~

帽儿胡同

南锣鼓巷

北京传统手艺吹糖人~看照片有潘长江、阎维文,居然还有韩星尹恩惠

南锣鼓巷

“京味儿”北京小吃店~遗憾的是里面账台没有小吃清单,只有一个个灶台,做着让人既不知叫啥也不清楚价格的小吃,每个都要问服务员很不耐烦,也许她重复回答太多了,可为什么就不张贴一个各种品种的价格清单呢?

南锣鼓巷

门口摆放的京味儿十足的物件~

南锣鼓巷

门口墙上的宣传~

南锣鼓巷

门口墙上的宣传~

南锣鼓巷

炒肝和豆汁,都是北京著名小吃,但尝一口就明白豆汁的酸臭味不是可以忍受的~浪费了

南锣鼓巷

黑芝麻胡同

黑芝麻胡同居然还有黑芝麻胡同小学~

黑芝麻胡同

鼓楼

鼓楼

鼓楼

烟袋斜街

从南锣鼓巷的黑芝麻胡同往西一路走来到什刹海(地安门外大街)远望鼓楼~过街对面是烟袋斜街~入口处有两个真铜人摆出各种造型供游人拍照,看他们满脸抹的铜色很不易哦~在一般都是直街的北京来说烟袋斜街真是拐弯的斜街呢~烟袋斜街街景~穿过边上的小胡同,就看见前海和后海了~

什刹海的烟袋斜街入口门楼

烟袋斜街

入口处的真铜人济公

烟袋斜街

烟袋斜街入口处的真铜人

烟袋斜街

烟袋斜街街景,有点斜哦~

烟袋斜街

烟袋斜街街景~

烟袋斜街

前海北沿

烟袋斜街穿过小巷就是前后海交接处啦~

前海北沿